中新網山西新聞8月10日電(高瑞峰)近日,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召開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監測數據體系建設研討會,研判分析全省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
會議指出,要盡快構建和完善山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網絡和數據信息平臺,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的頂層設計方面,充分依托現有各類監測站點和樣地樣線,充分整合現有監測基礎,合理布局監測站點,以華北豹、原麝、褐馬雞和黑鸛四大旗艦物種為代表的重點物種全覆蓋,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全覆蓋。
同時,做到7種自然保護地類型全覆蓋,“兩縱六橫”生態廊道和候鳥遷徙通道全覆蓋,外來入侵物種和疫源疫病監測全覆蓋,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區域全覆蓋,全省11個市和省直林局全覆蓋,生物遺傳多樣性全覆蓋,調查監測技術手段和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全覆蓋。
構建統分結合的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數據體系方面,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并建立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清單,研究開發生物多樣性預測預警模型,逐步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評估評價體系。
數據體系建設工作以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為主體展開,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形成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體系。
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數據,實現全省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數據信息的動態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要做好技術保障,有序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完)